手機版| 您好,歡迎訪問機交網!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11-16
核心提示:摘要:互聯網的發(fā)展歷程,實際上就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fā)展過程。具體來說,互聯網發(fā)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摘要:互聯網的發(fā)展歷程,實際上就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fā)展過程。具體來說,互聯網發(fā)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互聯網1.0階段完成了傳統廣告業(yè)數據化;第二,互聯網2.0階段完成了內容產業(yè)數據化;第三,移動互聯網階段完成了生活服務業(yè)數據化;第四,萬聯網階段,就是萬物皆可相連,一切皆被數據化。


       經過20多年發(fā)展,中國逐步從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很多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首先,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網民。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7.51億,相當于美國和印度的總和。其次,中國誕生了世界著名的互聯網公司。2017年,在世界上市值排名前十位的互聯網公司中,中國公司就占四席,分別是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京東。再有,一些新興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發(fā)展。比如,阿里巴巴生態(tài)系統中螞蟻金服旗下的余額寶業(yè)務,在2017年以1.14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656億美元)的托管資金規(guī)模,超過1500億美元規(guī)模的摩根大通美國政府貨幣市場基金,成為全球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再比如,共享單車自2015年進入人們視野以來,一時之間風靡全國,而其成功的商業(yè)模式也引發(fā)了世界的關注,他國的效仿。

       從中美兩國互聯網發(fā)展來看,過去是中國復制美國的商業(yè)模式,就是“C2C”——“Copy to China”。比如,中國公司仿照雅虎創(chuàng)辦了搜狐、仿照谷歌創(chuàng)辦了百度、仿照YouTube創(chuàng)辦了優(yōu)酷土豆。而現在,這一情況已悄然改變,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創(chuàng)新之路走在了世界前列,從過去的“C2C”轉變?yōu)?ldquo;CFC”——“Copy from China”,像共享單車、阿里巴巴的新零售、百度的人工智能等都成為一些國家甚至發(fā)達國家效仿的對象。這表明中國互聯網的發(fā)展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而這一新階段,就好比是一個無人區(qū)。正所謂前行無燈塔,要實現網絡強國,引領世界互聯網發(fā)展,就要加大科技創(chuàng)新投入?,F在,一些互聯網公司非常重視技術研發(fā),比如阿里巴巴成立了達摩院,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騰訊在大數據方面的鋪墊等。還有一些企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得到了世界認可,比如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公布的18項世界先進科技成果中,由中國團隊研發(fā)的占六成以上。中國企業(yè)在技術創(chuàng)新上的長足發(fā)展,為推動未來數字經濟,大數據戰(zhàn)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那么,我們不禁思考,互聯網、大數據是如何與實體經濟融合發(fā)展的?這就要從互聯網的發(fā)展歷程中尋找答案。在我看來,互聯網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1.0階段、2.0階段、移動互聯網階段、萬聯網階段。在每一階段中,互聯網都會與傳統業(yè)態(tài)結合,而這種結合方式就是把傳統業(yè)態(tài)數據化,從而使傳統業(yè)態(tài)由實體經濟轉化為數字經濟。接下來,我們就分階段來深入了解一下。

一、互聯網1.0階段:傳統廣告業(yè)數據化

      第一個階段,互聯網1.0階段,也稱為只讀互聯網階段。在這一階段,互聯網與傳統廣告業(yè)結合,通過數據化,使傳統廣告業(yè)轉化為數字經濟。具體來看:

     (一)美國在線和瀛海威時空
      在互聯網商業(yè)發(fā)展早期有兩家著名的公司——美國的美國在線和中國的瀛海威時空。這兩家互聯網公司幾乎誕生于同一時期,有著相似的商業(yè)模式,一出現便引起巨大關注,被認為是推動互聯網發(fā)展的先驅企業(yè),但遺憾的是,這兩家公司都沒能走得很遠。

      美國在線的著名在于其在成立不久就收購了老牌傳媒巨頭時代華納,這在當時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而瀛海威時空的著名在于它為國人普及了什么是互聯網這一基本概念。比如,美國稱互聯網為Internet,中國稱因特網;美國稱電子郵件為Email,中國稱伊妹兒。這是這兩家公司最初的一個探索,那么,它們?yōu)楹螞]有走得很遠呢?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們的商業(yè)模式并沒有為新興技術建立新的經濟規(guī)則。我們知道,每項斷代技術的產生都會塑造新的經濟體系或是經濟規(guī)則,而這需要身處其中的企業(yè)圍繞新技術構建新的商業(yè)模式,以此來完成技術轉型。

      那么,這兩家公司是怎么做的呢?照搬傳統業(yè)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的商業(yè)模式。旅游風景區(qū)通常采用兩級收費模式,第一級是門票,第二級是特殊景點或購物。以瀛海威時空為例,首先,要上瀛海威時空的網,注意是瀛海威時空的網,就要購買它的上網卡,比如100塊錢的上網卡能上10個小時的網;其次,在上網后還要為使用電子郵件等服務而單獨付費。我們接著分析,旅游風景區(qū)能賣出門票是因為有門,而有門的前提是要有墻,也就是要有邊界。照此來看,這兩家互聯網公司實際上是在沒有邊界的互聯網上人為設置了圍墻,圈了塊地,就說是我的網,而這就與現在所倡導的互聯網的開放共享精神相違背。因此,這兩家公司都沒能走得很遠。

     (二)雅虎
      雅虎是一家偉大的互聯網公司,其偉大之處就在于首次確立了互聯網的基本經濟規(guī)則。而這一經濟規(guī)則至今仍被很多互聯網公司所遵循。那么,雅虎是如何確立這一經濟規(guī)則的?就是讓傳統廣告業(yè)與互聯網融合發(fā)展,以此完成數據化轉型。

     說到這,我們先來看看傳統廣告業(yè)的困境。傳統廣告業(yè)都是通過大眾媒介來發(fā)布廣告,對于廣告主來說,明知道這種投入方式會浪費一半以上的廣告費,但就是無法搞清楚到底浪費在哪一半。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打個比方,一家火鍋店要做廣告,傳統的方式就是安排人到街上發(fā)宣傳單。而效果如何?可以說,拿到宣傳單的大部分人都會隨手丟掉。那么問題來了,只有用戶把宣傳單丟掉后,廣告主才會知道用戶對火鍋店并不感興趣,但此時廣告費卻已發(fā)生。也就是說,廣告主必須要先投入,才會知道用戶對產品是不是感興趣,哪怕得到的結果是不感興趣。這就是傳統廣告業(yè)面臨的最大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廣告商為招攬業(yè)務一般會承諾兩個指標,曝光度和駐留度。曝光度,就是只要花足夠的錢就可以讓幾億人看到產品廣告。駐留度,就是只要花足夠的錢,不但可以讓幾億人看到產品廣告,還可以讓他們每天看兩遍,連續(xù)看一年。傳統的廣告形式只能強調這兩個指標,但若是過度追求,就會產生奇葩級的廣告現象。比如,腦白金廣告:“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相信很多人都記住了這則廣告,但又有多少人會去買呢?只有不到20%。也就是說,80%以上的人即使知道了這則廣告,也不會去買產品。由此可見,傳統廣告業(yè)實際上是將廣告費錯誤地投放在80%以上不會購買產品的人身上。這就是傳統廣告業(yè)的困境。

       那么,雅虎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以火鍋店來說,雅虎收集某一地區(qū)所有火鍋店的信息,按照地區(qū)、口味等類別將其分入不同頻道并進行頻道化管理。這就是傳統門戶網站的基本模型。這樣,當人們需要找火鍋店的時候,不用再去翻大黃頁,只要登錄雅虎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因為相比大黃頁,雅虎有著明顯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信息更加全面,二是信息更加準確,三是獲取信息更加便捷,四是查找、獲取信息完全免費。因此,雅虎這類門戶網站的出現,顛覆了大黃頁這一傳統信息載體。

      我們接著分析,隨著雅虎“分類目錄”搜索數據庫的建立,傳統廣告模式也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比如,用戶想吃某家店的火鍋,于是就登錄雅虎,從美食頻道下某一地區(qū)的火鍋序列中找到某家店,點開鏈接后彈出這家店希望呈現給用戶的信息,包括客單價、特色菜品、用戶評價、聯系方式等。用戶瀏覽后有兩種選擇,一是立刻去這家店吃火鍋,二是關掉再去看其他店的信息。這時,無論用戶最終有沒有去這家店,這條廣告對雅虎和火鍋店來說都是有效的。為什么?一個想吃火鍋的人通過雅虎這一平臺主動找到你家的火鍋店,說明他看到了你家店的廣告信息,所以說這條廣告是有效的。而你只需要為每一次有效點擊支付非常便宜的廣告費,反之則無需付費。這就是傳統廣告業(yè)的數據化轉型。那么在完成這一數據化轉型之后,我們發(fā)現大量線下廣告投入開始向線上遷移,說明廣告主都意識到與其在線下投入很多錢,不如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更為有效的廣告推廣。于是,借助傳統廣告業(yè)的數據化轉型,像雅虎這樣的互聯網公司也找到了一個可以持續(xù)賺錢的辦法,歸納起來就是前向免費、后向收費。也就是說,對信息使用者、瀏覽者免費,對廣告投放者收費,以此實現盈利。這就是第一代互聯網廣告模型,也是雅虎的偉大之處。

       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雅虎還有很多事情并未深入做下去。從其商業(yè)模式來看,還用火鍋店打比方,用戶想吃某家店的火鍋,于是就登錄雅虎,點開美食頻道下某一地區(qū)的火鍋序列,出現了很多火鍋店的信息。那么,我的問題是:為什么這家店排名第一,另一家店卻排在好幾屏之后呢?我們知道,所有廣告主都會追求有效的廣告投放。同時我們也知道,哪家店排位越靠前就越有可能被用戶第一個點開,但若是排在好幾屏之后,則幾乎無法得到用戶的注意。由此可見,在互聯網平臺上,信息是一種廣告,排位也是一種廣告。排位廣告就像是一個巨大金礦,但非??上?,雅虎并沒有把這一金礦開發(fā)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在技術方面的欠缺。在當時,對信息的整理大多是由人工完成,技術對商業(yè)的滲透也不像現在這么明顯,這么深入。

      (三)谷歌
        如果說,雅虎在互聯網行業(yè)發(fā)展中邁出了第一步,那第二步就由另一家更加偉大的公司來完成。之所以說它是更加偉大,是因為它通過數據驅動商業(yè)模式的不斷進化,將數字廣告做到了自動化的程度。這家公司就是谷歌。

       那么,它是怎么做的?實際上,谷歌只用了兩套算法,就把雅虎留下來的金礦進一步開發(fā)成真金白銀,使其商業(yè)模式實現自動巡航。具體來看:谷歌的第一套算法叫PageRank,就是對全世界的網頁進行索引,通過谷歌爬蟲抓取網頁信息,再根據關鍵詞的重要性進行排序,以此完成動態(tài)索引的過程。這使得用戶上網只要先登錄谷歌,用自然語言在搜索框中輸入關鍵詞,就可以通過這套算法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網站和信息,而不再需要用小本子去記下一個個非自然語言的復雜網址。這樣,谷歌逐漸讓用戶記住了自己的網址,并使上網先上谷歌成為他們的習慣。那么,當用戶把谷歌作為上網的第一入口時,就意味著谷歌成為了全球網站的頂層流量分配機制。也就是說,流量到底會不會流向你這家網站,并不是你網站自身所能左右的,而是由谷歌的這套算法來決定的。由此可見,谷歌的地位非常特殊,是上網流量最重要的入口——用戶先涌向谷歌,再被分流到其他網站,也是流量最豐沛的網站。

       那么,谷歌是如何把這些流量變成錢的?也就是如何使商業(yè)模式實現盈利的?這就涉及谷歌的第二套算法。這套算法實際上是對數字廣告業(yè)的深度改造,它名為AdWords,Ad是廣告的英文縮寫,Words是關鍵詞,二者合起來被稱為關鍵詞競價排名系統。這是谷歌最重要的盈利轉化模式。打個比方,如果用戶在谷歌上搜索手機這一關鍵詞,那很有可能就是他想買手機。對于這類有需求的用戶,三星等手機廠商當然會特別希望谷歌能把他們第一時間帶到自己的官網上來。那么,谷歌為什么會愿意把客戶帶到你的官網上來?三星說了,谷歌每帶來一個客戶,就支付1塊錢。就這樣,只要是搜索手機關鍵詞的用戶,谷歌都會在側邊欄向他推薦三星的官網,如果用戶通過谷歌跳轉到三星官網,那三星就要支付谷歌1塊錢。可問題是,手機廠商不止三星一家,還有小米、華為等等,它們也想讓谷歌把用戶率先帶到自己的網站上來。于是,小米出價2塊,華為出價5塊,這樣華為、小米在谷歌上的排名就排在三星的前面。這就形成了競價排名機制。三星見此狀況又把價格調到10塊,接著小米和華為又相繼調到15塊、20塊。由此,這種反向競價方式就開始運作起來。

       廣告主若想在谷歌上投放廣告,先要注冊廣告賬號,存入一定費用,再指定一個或多個關鍵詞,并定好價格。之后,谷歌要做的就是,對同一關鍵詞出不同價格的所有廣告主,按照價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扣錢。這就產生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全世界的廣告主紛紛往谷歌上的賬號充錢,求著谷歌先扣自己的錢。因為先扣了你的錢,就說明谷歌已經把一個真實客戶優(yōu)先帶給了你。由此可見,谷歌的收入模型是,前端有一個自動化流量來源機制,后端有一個自動化數字廣告盈利機制。這兩套機制使谷歌變成了一個自動印鈔機,其商業(yè)模式也實現了自動巡航。這就是傳統廣告業(yè)數據化轉型的結果。

      二、互聯網2.0階段:內容產業(yè)數據化
 
      第二個階段,互聯網2.0階段,也稱為可讀寫互聯網階段。在這一階段,內容產業(yè)完成數據化改造。

     (一)維基百科
       2003年,誕生了互聯網2.0階段最具代表性的互聯網平臺之一維基百科。注意,這時候我們說的是互聯網平臺,而不是互聯網公司。所謂互聯網平臺,實際上就是一種雙邊市場。最初,維基百科只有三五個人,依靠慈善基金的捐款購買了服務器,搭建了平臺,并制定了兩條非常簡單的規(guī)則。而現在,維基百科已經眾籌了全人類的知識。也就是說,我們人類的所有知識都已經聚合在這一平臺之上。這就是維基百科的厲害之處。

       那么,維基百科是怎么做到的?先來看看百科全書這種業(yè)務。百科全書一向與權威緊密相連,相當于人類知識的最后一個仲裁者。也就是說,對于一個現象、一個概念、一個知識點,無論他人的解釋如何,百科全書上的都是不容置疑的最終答案,比如當今世界上最知名、最權威的《大英百科全書》。一部百科全書一般由幾千位專家和高級編輯耗費多年心血編纂完成,這使其更具權威性和專業(yè)性的同時部頭也比較大,所以基本都被放置在圖書館中偏僻的角落,一般只有專業(yè)人士才能接觸得到,普通人很少翻閱。這樣就形成了知識方面的階層化,那就現在而言顯然是不合理的。

        再來看,維基百科制定了兩條非常簡單的規(guī)則:第一,任何人都可以在平臺上創(chuàng)建任何詞條;第二,任何人都可以在平臺上修改任何詞條。從這兩條規(guī)則看,貌似與權威沒有任何關系,就像小孩過家家一樣,誰都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詞條,誰都可以修改別人創(chuàng)建的詞條,這樣看起來任何一個詞條都不可能在維基百科上有最終的答案。那么,既然沒有最終的答案,又怎么能夠提供知識的權威呢?可見,這與百科全書業(yè)務的思路完全不同。但是,維基百科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不僅是詞條數量還是詞條質量都超過了《大英百科全書》。而此時,我們才明白不斷趨近權威和真理的過程才是權威和真理的體現。換言之,維基百科在兼容《大英百科全書》全部內容的基礎上,推動了詞條的動態(tài)進化,這才是權威知識的體現。

      維基百科的成功讓我們意識到,互聯網的另一扇門已經打開,我們不但可以從網上獲取信息,而且任何人還可以貢獻信息。

      (二)微博和微信朋友圈
       緊接著,博客興起,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臺開始大量涌現,而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化身記者、攝影師、導演和DJ,在網上分享文章、照片、電影和歌曲等。這時候,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和音頻在內的內容產業(yè)完全實現了數字化,內容的來源、傳播方式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數字化內容開始替代傳統內容,并形成了新的內容形態(tài)。

       以前,我們通過專業(yè)記者的視角來觀察這個世界,但這并不是我們眼中的世界。現在,隨著互聯網2.0階段的到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并向身邊的人分享自己的心聲。于是,一些內容平臺迅速崛起,打破了過去傳統的內容產業(yè)鏈,并將其整合到互聯網平臺上,使得內容傳播方式也發(fā)生了深刻變革,比如,現在我們很少看報紙,但并不耽誤從電腦、手機上獲取新聞;我們很少看電視,但并不耽誤在電腦、手機上追劇;我們很少聽廣播,但并不耽誤在一些自媒體平臺聽音頻。這體現的就是內容產業(yè)數據化。過去,傳統內容產業(yè)一定要跟實體經濟緊密結合,遵循的是工業(yè)化發(fā)展的思路。而內容產業(yè)數據化后,整個產業(yè)完成了一個巨大轉型,出現了現在的數字內容產業(yè)。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看到很多報社紛紛倒閉,一些傳媒集團發(fā)展受到擠壓。由此可見,要迎合新的技術發(fā)展,必須誕生新的商業(yè)模式。在此,我提出一個觀點:技術不會泯滅用戶需求,只會更加激發(fā)用戶需求,同時淘汰落后的商業(yè)模式。一方面,技術越進化,用戶需求就會被激發(fā)得越充分。比如,在互聯網及數字化技術出現之后,對于新聞信息的需求,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有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技術會淘汰落后的商業(yè)模式。比如,自從有了MP3這種音樂格式,盡管我們不再購買CD,但在音樂的消費層次和維度上都有所提升。

      總之,在互聯網2.0階段,數字技術對內容產業(yè)完成了數據化改造,使內容產業(yè)的產和銷由分離趨于融合,基本達到產銷合一。

三、移動互聯網階段:生活服務業(yè)數據化

       第三個階段稱為移動互聯網階段。在這一階段,移動互聯網對幾乎所有的生活服務業(yè)進行了數據化改造。

       移動互聯網與桌面互聯網的區(qū)別,表面上看是上網方式的不同,移動互聯網用手機和平板電腦來上網,桌面互聯網用電腦和筆記本來上網。而實際上二者有著本質區(qū)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移動互聯網實現永遠在線。在桌面互聯網時代,一旦我們的屁股離開凳子,就意味著網絡已斷開,所以當時,我們最常用的通訊工具就是QQ,最常說的話就是“在嗎”“再見”“我先下了”“886”等。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最常用的通訊工具是微信。不知大家是否發(fā)現,我們在微信聊天中很少跟人說“再見”“拜拜”這樣的話。為什么會這樣?桌面互聯網把人類社會分成“在線”和“離線”兩種狀態(tài),體現在QQ上也是這兩種狀態(tài),而移動互聯網只有一種狀態(tài),就是永遠在線,既然永遠在線,就永遠可見,既然永遠可見,又何來再見。所以,我們自然而然地不在微信中說“再見”了。

        第二,移動互聯網將三個維度同時加到互聯網中。哪三個維度?時間、空間和身份。首先來看,時間維度。在互聯網1.0階段,不管是以雅虎為代表的門戶網站,還是以谷歌為首的搜索引擎,它們的信息組織方式都是基于用戶需求,與時間沒有太大關系。而在移動互聯網階段,時間是最重要的信息組織方式。比如,在微信朋友圈中,信息都是按照時間先后來排序。也就是說,時間是朋友圈內容管理的唯一邏輯。用時間管理線上內容,說明線上線下已被統一到時間這一維度中,我們在線上過的每一分每一秒就是線下生活的真實體現,而線下過的每一分每一秒也都同步映射到線上。由此可見,線上線下已融合為一,形成新的狀態(tài)。我們必須要認清這一新的現實,隨著數據貫通線上和線下、虛擬和現實,時間就成為指引我們向前發(fā)展、組織信息的一個重要路徑。

       其次來看,空間維度,或者叫地理位置維度。桌面互聯網時代,地理位置維度通常表現為一段文字表述。比如,我們要去某個地點,先是到網上輸入地址,查找路線,之后用本記下來,照此前往。移動互聯網時代,地理位置隨身而動,無論是步行、開車,還是乘坐交通工具,手機帶到哪兒,地理位置就記錄到哪兒。不僅如此,手機還會提供與地理位置相關的信息。比如,手機會記錄行車路線、停車場位置及停留時間,記錄拍攝照片時的地理位置信息,自動匹配地理位置和天氣信息,等等。這些都是由數據驅動的。當地理位置變成一個數據串的時候,就會使我們的出行變得更加便利。

        再有來看,身份維度。為什么要強調身份?在桌面互聯網時代,我們在網上習慣匿名活動,正如一幅漫畫所描繪的“在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可見,匿名是這一時代的重要特征。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會記錄用戶所有的信息,這使得用戶特征被清楚的暴露在移動互聯網上。這種清楚不僅體現在個人信息上,還包括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的個人習慣和偏好上。隨著技術推進,任何物體都會被賦予智能化,這意味著它們都有了一個身份證。可見,身份這一概念變得越來越重要。那么,身份為什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才被加到互聯網中呢?因為電腦可以由多人共用,而手機卻只有一個用戶。這樣,手機與用戶綁定在一起,手機就變成了用戶身份的一個載體。

       總的來看,時間、空間和身份這三個維度加到互聯網中,意味著我們終于可以同時搞清楚五件事,誰、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和誰、做什么事。更進一步說,這五件事通過移動互聯網全部串聯起來。而同時搞清楚這五件事又有何意義?最重要的是手機不僅能影響我們的認知,還開始引導我們的行為。簡言之,手機開始具備動員能力,通過數據引導我們的行為??梢哉f,桌面互聯網時代,世界是平的,我們坐在電腦前便可以瀏覽天下事。但是,這僅是可以毫無障礙地獲取信息,卻不能使我們直接參與事情本身中去。而移動互聯網不一樣,它不但能使用戶了解正在發(fā)生的事情,而且還能讓用戶通過手機迅速參與其中。

       比如,我有一次請上海來的朋友吃飯。席間,我們給菜品拍了照片,并發(fā)到朋友圈上,還互相點贊。其他朋友在看到朋友圈之后,利用信息下方標明的地理位置,直接通過導航找到我們,加入了這場聚會。就這樣直到聚會結束,總共來了20多位朋友。原先打算是我請客,但在來了這多人后就實行了AA制。付款時,我們通過微信支付不僅享受到優(yōu)惠折扣,還利用AA收款(現更改為群收款)功能完成了朋友間面對面轉賬。再比如,手機叫車。通過手機應用,我們很快就能打到一輛出租車或專車,上車后手機開始同步記錄車輛的行駛路線和行駛時間,并計算出費用,下車時也可以用手機來支付。這樣的事在我們生活中每天都在發(fā)生。這就是手機引導我們行為的一個具體體現。

       基于時間、空間、身份這三個維度,我們可以暢快地享受移動互聯網提供的訂餐、出行、保潔等服務。由此可見,生活服務業(yè)已全面進入互聯網,并完成了數據化轉型。最典型的就是出行這一領域,出行本身是一種傳統的本地生活服務業(yè)態(tài),在經過數據化改造之后,出現了像滴滴出行這樣的平臺。實際上,滴滴出行就是一套數據模型,依托自身的大數據平臺,為用戶提供一系列多樣化的出行服務,在沒有雇傭任何司機的情況下,每天運送乘客千萬人次。其中的關鍵之處,就是出行這一生活服務業(yè)的數據化。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fā)布活動上,滴滴出行發(fā)布了滴滴大腦這一基于大數據的新一代移動出行平臺。未來,滴滴出行將通過滴滴大腦,使更多的生活服務業(yè)實現數據化運營。這就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最重要的產業(yè)業(yè)態(tài)變化。

       另外,移動互聯網也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深刻變化,出現了兩類極端人群。第一類,宅一族,就是喜歡宅在家里,哪兒也不去的人。那么,這些人為什么可以宅在家里?以前,只有出門才能生存,如吃飯、購物、辦理各種業(yè)務等。但現在,只要有手機和網絡,即使一個月不出門也能活的很好,餓了就叫外賣、缺什么就網購、家里臟了就叫保潔上門服務……幾乎所有需求都能用手機搞定,非常便捷。那么,他們在家干什么?很多人其實就是看直播、打游戲。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一個人的時間通常分為實用時間和娛樂時間,其中實用時間就是為確保生存必須要花費的時間,如吃飯、喝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人們的實用時間大幅減少,而娛樂時間相應的就會有所增加。這就是現在娛樂產業(yè)發(fā)展非常好的一個原因。

       第二類,閃一族,就是從來不在一個地方做較長停留的人。相信大家的朋友圈中都有這樣的人,他們也許今天在這個城市發(fā)個朋友圈,明天到另一個城市發(fā)個朋友圈,后天又到國外某個城市發(fā)個朋友圈,經常跑來跑去,從不在一個地方停留較長時間。過去,我們認為出差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需要做很多準備,現在呢,我們拿上手機就可以說走就走。而且,無論到了哪個城市,手機都會提供當地一定范圍的所有生活服務業(yè)信息,我們只需要選擇所需要的服務即可。這就是移動互聯網基于生活服務業(yè)數據化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


四、萬聯網階段 人工智能、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前三個階段,互聯網都是圍繞人在發(fā)展,統稱為人聯網。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既然人都聯網了,那一只豬、一條狗要不要聯網,一張桌子、一把椅子要不要聯網,世界上的萬事萬物要不要聯網?答案是要。這是一個發(fā)展趨勢,未來很可能會出現豬聯網、狗聯網、桌聯網等。所以說,未來是一個萬物互聯的萬聯網階段。在這一階段,可能會在豬聯網的基礎上誕生豬付寶這樣的新興業(yè)務,也可能在狗聯網的基礎上出現滴滴打狗這樣的平臺,等等。數據會慢慢賦予本沒有生命的東西以生命,會讓已經有生命的東西變得更加有靈性。也就是說,所有一切在這一階段都有可能被數據化。

        舉個例子。工業(yè)化時代,一件產品在生產完畢、出流水線的那一刻,就已經死了。這個“死”指的是產品形態(tài)不會再有任何改變,是一種僵化的狀態(tài),就像僵尸一樣。那么,未來會是什么樣?所有東西都將變得可交互。用水杯來打個比方?,F在,水杯只是用來盛水的工具,沒有任何可交互的能力。未來,水杯會托管我們的健康數據,并將這些數據與杯中的水或飲料相匹配,然后告訴我們這杯水要怎么喝才最健康。時間一長,這個水杯會比我們自己還了解我們的健康狀況。這時候,這個水杯除了具有實體形態(tài)外,還有一個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數據孿生體,它發(fā)揮的作用會更大。比如出差時不想帶水杯,怎么辦?我們可以把水杯的數據孿生體投放到目的地,讓其附身于其他水杯上,使其他水杯也能托管我們的健康數據。也就是說,在水杯完成數據化改造之后,數據就成為可以突破時空限制的一種數據孿生體。由此,一個沒有生命的杯子,就被賦予了生命。隨著數據的沉淀,更多生命背后的世界被破解,全新的聯網形式逐步構成,人類將會和更多生命進行對話。這是數據化給我們未來生活帶來的啟發(fā)。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之前更多的是在談互聯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發(fā)展,現在就來看一看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fā)展。

       在我看來,推進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關鍵是要突破機器的感知能力和認知能力。第一,機器的感知能力。過去,人與機器的交互方式都是人在適應機器。比如,我們要使用電腦,先要學會用鍵盤和鼠標、學會打字。但這種人機交互方式,永遠不可能像人與人溝通那么自然。那么,人與人之間是怎么溝通的?主要通過三種方式:一是自然語言,二是肢體語言,三是面部表情。比如,我在這里講課,就是通過自然語言、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來向大家傳達我所講的內容。這是人與人之間非常自然的一種交互方式。如果想讓機器像人一樣自然地與人交流,就要讓它做到以下三個方面的事。首先,機器要能聽懂人話,并說出人話,也就是要具備自然語言識別能力。目前,中國的科大訊飛、美國的蘋果等在這方面都實現了較大突破,一些人工智能產品在這方面也具備了非常高的能力。其次,機器要具備模式識別能力。再有,機器要具備面部識別能力?,F在這項技術已經運用到很多領域,比如手機。通過新技術的不斷進化,機器可以非常自然地與人交流,也愈加深入地理解人。

        第二,機器的認知能力。認知比拼的就是大腦的能力。1997年,美國IBM公司研發(fā)的超級計算機“深藍”戰(zhàn)勝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但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的技術非常低端,無非就是暴力計算。2016年,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研發(fā)的人工智能程序阿爾法狗(AlphaGo)打敗了職業(yè)九段圍棋棋手李世石,震驚了全世界。我們知道,要成為世界頂尖圍棋棋手至少需要18年的時間,同時還要有強大的運算能力、學習能力和悟性。而阿爾法狗僅用不到3年時間,就把世界頂尖棋手斬于馬下,之后又打敗諸多圍棋高手,這意味著人類智慧的最后一塊高地也已被人工智能拿下。就在阿爾法狗所帶來的震驚還未消退,2017年DeepMind公司又研發(fā)出阿爾法狗的升級版阿爾法元(AlphaGo Zero)。阿爾法元的誕生再次震驚世界:一是它只自學了3天便以100:0的成績完勝阿爾法狗;二是它不使用人類以往的經驗和數據,僅通過基本理論和規(guī)則,完全從自我學習、自我對戰(zhàn)中不斷提升實力。有人不禁驚嘆,對于AlphaGo的自我進步來講……人類太多余了。其實,大家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為,一方面要相信人類一定能找到駕馭人工智能的真正規(guī)則,二是阿爾法元進化的前提是要有規(guī)則,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規(guī)則,那它就無法發(fā)揮威力。

       接著來看,自動駕駛。這是一種非常復雜的人工智能,結合了感知能力與認知能力,一方面要實時感知周邊環(huán)境和路況,另一方面要根據周邊環(huán)境不斷做出決策。目前,在這一領域,我們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

       自動駕駛,實際上就是一套前饋式移動服務系統。什么是前饋式?普通汽車上通常用的都是反饋式,比如摁下開關燈就亮了,再摁一下燈又滅了,而前饋式則不需要控制開關,系統自己就知道何時該亮、何時該滅。那么,什么是移動服務系統呢?打個比方,我給大家講完課,之后要在一個小時內到達首都機場。那么在這一個小時之內,我既要趕路,還要吃午餐。怎么辦?在我需要的時候,一個移動終端來到我面前,并且里面準備好了午飯。在我坐進去享用午餐的同時,移動終端也把我?guī)У搅耸锥紮C場。這就是前饋式移動服務系統,也是自動駕駛給我們帶來的一個改變。

        未來,前饋式移動服務系統會讓社會系統全部流動起來。那么,這種流動會產生什么現象?可能,臥室、書房、健身房等都會在大街上不斷移動。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理念,過去是要先取得所有權才能享有使用權,而在人工智能時代,也許不必擁有所有權就可以享受使用的樂趣。也就是說,不必買房仍有房可住,當我們想睡覺的時候就會出現最適合的臥室,不必買車仍有車可開,當我們需要出行的時候就會出現最適合的交通工具。到那時,整個社會都在自動駕駛。這就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所帶來的可以想象的空間。

總而言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會產生新動能,開辟新領域,也必將會使我國發(fā)展迎來新篇章。
 
?
?
分享到:0
?
?
[ 行業(yè)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行業(yè)資訊
圖文資訊
我國有望率先建成空間太陽能電站 國網南京公司“管家式”智能機器人正式“上崗”
安徽合肥2017年前7個月經濟“成績單” 科學儀器開放共享助力基礎研究開啟新一輪“加速跑”
點擊排行

客服熱線:0551-62672521 業(yè)務咨詢:0551-62672521 郵箱:2268263116@qq.com

媒體合作: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在線客服: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機電產品交易網 . 版權所有 皖ICP備12004440號-2